2012-05-03

朱宗慶:打造風格獨特的松菸藝術特區


朱宗慶:打造風格獨特的松菸藝術特區
【2012/04/22 聯合報 / 朱宗慶】

松山菸廠藝文特區,位處台北市黃金地帶,市府企圖將其打造為扶植台灣原創力的基地,它的未來,普受各界關注。知名設計學者官政能曾提出,應該為這個園區,找一位「品牌總監」。這個頗具策略思維的建議,與我心中理想藝文機構的營運,有著高度的契合。

在台灣,文化藝術機構多屬公務機關,由政府負責經營與管理,票價通常不高。這樣的定位有其原因與必要,因為和教育一樣,希望能夠降低民眾參與門檻,來推廣文化藝術發展,提升全民素養。而藝文機構若以營利為目的,則屬於原創性或實驗型作品,將不免被排除在外,造成的藝術型式偏差,恐怕只會加深。

可惜的是,藝文機構納入公務體制,固然一定程度地確保了公共任務的遂行,但卻也常落入「沒有個性」的陷阱中。原因無他,公務機關為便於管理或合於法規程序,不得不將各種事務「標準化」,行政考量遠遠凌駕於機構的獨特性之上,藝文機構也是。

只是藝文機構的成敗,關鍵並不在行政層面,而在文化藝術的品味、見解及判斷。良好的行政流程也須著眼於,如何讓大眾更容易參與,獲得更多,讓藝文機構的功能更加彰顯。而影響藝文機構品味與見解的人,在劇場就是藝術總監,對於像是松山菸廠這樣的藝文特區,應該就是「品牌總監」。

大多數歐美國家,劇場藝術總監的主要職責,在決定演出內容,藉由專業判斷來做出最好的選擇,或是對藝術家的支持。因此,不必然有委員會的集體決策,當然也不會有雨露均霑、統統有獎統統小獎的窘況。而藝術總監篩選節目的各項考量,就是最重要的評估標準,當然劇場的特色也就會依著藝術總監的決策,逐步被建立起來。

我曾造訪巴黎的一間市立舞蹈劇場,規模很類似台北的城市舞台,他們的票往往在六個月前就銷售一空,有時甚至連藝術家要呈現的作品內容是什麼都還不知道,觀眾仍舊埋單。只因為觀眾相信藝術總監,他們很想知道藝術總監要推薦什麼樣的作品。

這就是劇場「品牌」建立的最佳典範—劇場的特色與品質。長期維持著一定的高度與水準,觀眾心中會產生完全的信賴感,久而久之,無論藝術總監安排什麼樣的節目,觀眾都可以安心並樂於接受,少了困擾與摸索,接觸藝術文化的腳步,也就不會太過遲疑。而不同的劇場,應有自己的「品牌特色」,就如同每一家成功的企業,都有自己獨特的核心價值與精神,藝文場域亦然,始能真正具備生命力。

因為對於文創產業的信心與期待,國內有了更多的硬體投資。劇場、音樂廳、文化園區都成為重點項目,多數會在近年陸續落成、營運。多數新的機構還在思索未來的營運方向,因此常聽到「要成為另一個國家劇院」,或「第二個華山藝文特區」的說法。

若以公務機關「標準化」思維,複製一個成功的案例,確實是一個安全的方法。但藝文特區應該有自己的想法、標準,與喜好,對於要給社會大眾甚麼樣的環境與氛圍,應有清楚的想像。這是「品牌總監」的工作,也將會是松菸未來發展出自我風格的重要基礎。

(作者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