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8

李清志:都更惡夢下的城市救贖


都更惡夢下的城市救贖
【2011/07/23 聯合報 / 李清志】

這幾年來,台北城在都更政策的利多刺激下,陷入了一種瘋狂的城市改建熱潮。

原本無人重視的市區低矮老舊建築,開始被財團建商所覬覦,威脅利誘之下,許多屋主出售老家,或加入建商的都更計畫;這些老舊建築被迅速地拆毀夷平,改建成高聳的豪宅大樓,原本的住宅區,在容積獎勵下,城市密度增加了;公共設施在人口壓力下也明顯缺乏,城市居住品質越來越沉淪,令長久居住台北的城市居民不滿。

更令台北市民憂慮的是,許多國有財產老舊建築或公家宿舍,開始在標售及都更計畫下,逐漸消失。這些老舊宿舍建築表面上看起來,被認為是廢墟或城市破敗區域,但是不可否認的,這些老房子擁有大面積的庭園綠地,為擁擠的住宅區,提供了心靈呼吸的空間,與綠色植物生長的天堂,反成優質住宅區的指標特徵。

特別是在台北城市精華區永康街、金華街、青田街與泰順街、溫州街一帶,長久以來就有許多公家日式住宅建築,這些老舊的日式住宅、寬敞的庭園與高大的老樹,形塑出這個區域的特色,也成為這些區域居民引以為傲的社區事物。

這些社區的公家日式住宅,產權除了屬於國有財產局之外,許多產權也屬於台灣大學或師範大學;國有財產局之前大量標售老舊日式住宅,曾引起了社區居民的恐慌與各界的抗議,如今許多建商的都更計畫,更將學校單位的老舊宿舍納入其中,也引起許多人的非議。

事實上,這些學校單位產權下的日式木造住宅建築,老舊破敗,加上學校單位無力維修,經常陷入一種廢墟的狀態,甚至被人視為市區恐怖的「鬼屋」,因此有些學校就乾脆將這些老舊宿舍直接拆除,作為停車場出租營利,也使得青田街、永康街一帶的老房子大量消失。

不過,台大最近的作法卻十分不同,校方將所屬的日式老舊建築,開放民間投標承租,不過承租者必須提出經營的企畫案,經過審核,才能得到承租權。

以泰順街十六巷內的老舊日式宿舍為例,承租者王羊恩被喻為是「開咖啡店的人」,他過去常在社區中開咖啡店,並且以咖啡店為焦點,塑造出屬於社區民眾聚集的人性空間;這次他在泰順街將這座老舊日式建築改造成一座具有懷舊風情的咖啡店,稱作是「找到」咖啡館,因為大家在泰順街巷弄遊走時,發現這棟咖啡店,都有找到至寶的感覺。

咖啡館可以說是台北城「巷弄文化」的醞釀基地,這些咖啡館遍布於大街小巷內,提供知識分子、藝文人士交流、寫作、沉思的城市空間。城市中老舊公家宿舍的所屬單位,若是摒除只會將老建築變賣或拆除的傳統思維,而將這些老舊的日式宿舍廢墟,藉由有企畫設計能力者承租,改造成咖啡館、畫廊、或綜合性的藝文中心,讓廢墟重新注入新的活力,成為城市文化的發信地,將會是這座城市面臨都更惡夢之際,另一種新的救贖之道。

(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