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18

張小虹:裝出來的童年


張小虹:裝出來的童年

【2012/04/18 聯合報 / 張小虹】

台灣媒體喜對日本所興發的社會現象大驚小怪,一方面藉此感嘆世風日下,一方面也彷彿先做預告此現象勢將隨即登陸台灣,而日本最新發行的女子小學生時尚雜誌正是一例。

台灣的時尚雜誌一向以日本馬首是瞻,即便九○年代後各種國際時尚雜誌中文版陸續出現,但純日語的日系時尚雜誌依然一枝獨秀。而日系時尚雜誌不僅分「類」精細,更在主顧客層的設定上一路往下滑,從女子高校生JK Girls下降到女子中學生JC Girls,現在更直接進軍女子小學生JS Girls。

「連小學女生都搔首弄姿學大人」,許多人猛搖頭,對此揠苗助長不以為然,許多人害怕小女生塗脂抹粉自我蘿莉化,更加深了文化的戀童癖,還有許多人擔心這種全球童裝時尚品牌化的現象(君不見貝克漢的女兒或阿湯哥的女兒等好萊塢明星寶寶,哪個人不是穿金戴銀滿身名牌),讓人從小養成在時尚與美妝中拜金敗家。但對更大多數的人而言,小學女生的成人時裝化,恐怕衝擊最深的,乃是當代文化對「童年」的想像建構。

「童裝」為何必須像「童裝」?許多西方的古典肖像畫,畫中的貴族女孩穿著打扮與身旁的貴族母親一模一樣,女孩只是「迷你袖珍版的女人」,母親穿薄紗高腰,女兒也穿薄紗高腰,大人用裙撐,小大人照樣用裙撐。而我們所熟悉的「童裝」乃是廿世紀的特有產物,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童裝以標準化尺碼量產,以亮麗顏色、簡單形制(公主裝、制服裝、運動裝)、可愛圖案(童話、卡通)、舒適面料、活動設計而獨立在男女「成衣」之外。廿世紀的童裝將「童年」作為文化的連續體想像,切割成無時間性的「天真無邪」與進入時間流變後的「長大成人」。

而最新一波的「童裝時尚化」乃是以雙重「解畛域」的方式,將時間感性帶回「童年」,既是讓童裝與時裝一樣流行潮感,也是讓童裝作為歷史的流變浮出地表,讓我們看到原來童裝從來就不只是童裝。「童裝時尚化」在模糊了當代「童裝」與「成人時裝」界限劃分的同時,更讓我們看到時尚如何透過商品消費,重新改寫了「年齡」的文化意涵。

在今日的社會,我們不僅看到小學生越來越像甜美蘿莉,也看到熟齡女越來越像萌系美少女。昔日八○年代所創造出來的新詞kidult,用小孩kid加上成人adult,來指稱彼時大量出現的新品種人類:童心未泯的成人。卅年過去了,而今kidult更厲害,居然可以同時指向「大小孩」與「小大人」,但不論是「大小孩」還是「小大人」,唯一不變的乃是時尚消費商品的無遠弗屆,「年齡」是用商品「裝」/「妝」出來的。

小時候看著母親站在鏡前,綠短襖上別上翡翠胸針,張愛玲便忍不住立下志願「八歲我要梳愛司頭,十歲我要穿高跟鞋」。今日時尚商品各種層出不窮的「超齡」技術與「凍齡」技術,在滿足所有小孩大人化,大人小孩化慾望的同時,也讓年齡徹底解離生理的侷限,成為廿一世紀資本主義最恐怖的美麗怪獸。

(作者為台大外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