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16
黃介正:1+1=1
黃介正:1+1=1
【2012/04/05 聯合報 / 黃介正】
如何簡單的在幾分鐘內,很快的讓外國人對複雜的兩岸關係定位,有基本的概念認知,的確是件不容易的事。大陸的立場往往用一句話講完,但我們卻要花冗長的時間說明,講得不好反而會把老外搞得暈頭轉向,最後索性接受大陸的簡單邏輯。
大陸方面的說法,也就是所謂的一個中國三段論:「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雖然大陸的說法曾經與時俱進,也偶爾搞內外有別,但總脫離不了三段論的簡單論述。
過去十多年來,我因為工作必須接見外賓,而會晤的時間有限,實在無法像在教室講課,長篇細訴說清楚;所以必須找到簡潔有力的論述,讓來訪的客人對兩岸關係容易入門。於是我想到用簡單的「算術」,來解釋兩岸關係的「藝術」。
北京的兩岸政策論述是「大陸和台灣同屬於一個中國」,其邏輯就是:大陸+台灣=1。台灣對兩岸關係的定位,則至少存在兩種算式。一種觀點認為兩岸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或「一邊一國」,所以是1+1=2。但是問題在於大陸「逢二必反」,兩岸關係根本難以推動。另一種觀點認為,既然你不喜歡2,我就給你1,因此,大陸和台灣還是1+1=1,而這個加起來的,則是擴大的1,歷史的1,文化的1,模糊的1,未來的1;現階段最好擱置爭議,既可以透過交流建立互信,又方便大家賺人民幣。
兩岸關係當然不是小學算數公式可以說清楚。不說清楚與說不清楚,固然有些不自在,但是為了一定要講明白而把兩岸弄得劍拔弩張,又失去賺錢的機會,對國計民生也沒有幫助。過去幾年來,兩岸主政者已經逐漸由尋求「法理」(de jure)定位,轉向務實的「實質」(de facto)關係發展。民國八十七年到九十七年,兩岸關係中斷的緣由之一,則是兩岸雙方都曾嘗試「法理」定位。江澤民時期,大陸曾經有「以武促統」與「統一時間表」之議;台灣也曾推動「兩國論」與「公投入聯」。「法理統一」槓上「法理獨立」,弄得兩岸關係緊張,連美國也被捲入,混亂中倏忽十載。
近年來,兩岸關係重新開展,反映雙方主政者已經務實的將策略放在「實質」關係定位。馬胡兩位領導人推動兩岸關係並不馬虎。胡錦濤不談時間表,強調和平發展,試圖藉由對台灣實質讓利,以及透過更緊密的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慢慢的走向「實質統一」。馬總統講三不,強調九二共識,試圖藉由兩岸關係的改善,擴大台灣在國際政治與全球經貿上的生存機遇,也可稱是鞏固「實質獨立」的良方。
最近,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在北京提及的「一國兩區」,既沒有改變中華民國主權定位,又可拉大未來四年兩岸互動的戰略縱深。副總統當選人吳敦義出席博鰲亞洲論壇,為迫切解決的兩岸金融與投資等協議注入新動力,即使被稱為「吳先生」,也算是為民眾計天下利。
對小學生而言,1+1=2是再簡單不過的算式。然而對高瞻遠矚的戰略家而言,如何務實的創造可以福國利民的1+1=1,卻需要無比的智慧與謀略。更何況在中華民族的浩瀚歷史中,1+1=1也絕不是特例。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