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15

我喜歡-字幕上癮

我喜歡/字幕上癮
2009/12/30 【聯合報╱陳建志】

不知您是否知道,美國的電視節目大都是沒有字幕的。美國的戲院裡,電影也沒有字幕。美國觀眾很自然的聽,沒有字幕的輔助或是干擾。習慣字幕的我們,一旦整天看的都是沒字幕的電視節目,會不會忽忽若有所失?

美國人就是一整天看電視都是沒字幕的。這是美國人聽力比我們強,還是我們台灣人太上癮於字幕呢?
台灣多數的電視節目都有中文字幕。我們在聽懂話語之外,又有文字的輔助。我自己習慣閱讀,被「字」吸引慣了,電視有字幕時總是會去看,即使我光聽就已足夠。

有時候我想,大概只有我喜歡多餘地看字幕而已。然而字幕在台灣越來越盛行,讓我不禁好奇,是否我們的新世代越來越習慣字幕,甚至是「字幕上癮」了。美國人初初來到台灣,應該也會為台灣「字幕文化」之盛行而印象深刻吧。

除了字幕,近來台灣電視的綜藝談話節目,更流行以粗大字體在畫面中加上一串串來賓或主持人的「內心獨白」或「外來評論」,作為一種節目加料。有時看似是那個人的心聲,有時不見得是,而是旁人趣味性的強作解人,為那個人的某一個表情、某一個處境多出一個解釋,好像身為觀眾的我們看不懂,需要再用話語來點明或解釋似的。舉例而言,主持人面無表情也不講話,「旁白字幕」便加注道:「臭臉中。」有時候,則是將某人的一句話「加重語氣」,半空中一行粗大字體打出來。

有些人稱這樣的設計為OS,這並不完全恰當。因為OS原來是「螢幕外」或「畫面外」(Off Screen)的意思,一般譯為「畫外音」,即畫面之外的聲音或旁白。但是這些話語並非畫面外,而是堂而皇之竄進畫面內,很「跳」、很搶眼。

「旁白字幕」這種說法比較流行,也比較能通順的形容這種字幕。又是旁白,又是字幕。

這樣好像有個朋友陪你看電視,而且這位朋友還會不斷的發表評論,指指點點。

孤獨看電視的我們,好像有人陪。

但差別是,我們無法發言,也無法對話,發表自己觀察之後的評論。這還是跟真有朋友在一起看電視不一樣。

身為觀眾的我們,竟然一直在看著這樣的評論。

是現代觀眾越來越需要刺激,不能忍受「太乾」的畫面?

又或者,是觀眾太寂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