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嘉全講的小故事
【2011/11/27 聯合報 / 蘇嘉全】
蘇嘉全的父母生了九個小孩,他是家裡的屘仔子,生於一九五六年十月。
在他出生後六年,一九六二年十月十日,台灣第一家電視公司台視,在蔣宋美齡按鈕後正式開播;也就是說,在蘇家九個小孩出生前,台灣還沒有電視,蘇家父母當然也沒看過電視。
但蘇嘉全日前卻在桃園一場募款餐會中,講了這樣一個小故事:「我曾經問我父親為什麼生了九個小孩?他說因為當時電視只講國語,他聽不懂也看不懂,只好找我媽媽去睡覺,生了我們一堆小孩。」
蘇嘉全講這個故事,本來是要替蔡英文有客家血統卻不會講客家話辯護,當天他先問台下群眾:「是誰害蔡主席不會講客家話的?」民眾齊聲高喊:「國民黨啦!」接下來蘇嘉全就開始講那個小故事,「只好找我媽媽去睡覺」那句話,更逗得滿場群眾爆笑。
從當天現場反應來看,蘇嘉全講那則故事的傳播效果非常好,台下兩千多位支持者大概也都被他說服:蔡英文不會講客家話,並非她的錯,而是被國民黨害的。
如果沒人查證,這則新聞當然有利於蔡英文爭取客家選票,但偏偏卻有位雞婆網友核查時間後在批踢踢上貼文指出,蘇嘉全出生比台視開播早了六年,可見「蘇家生了九個小孩,顯然和電視只講國語沒有因果關係」。
蘇嘉全被網友抓包,他可能辯稱是無心之過,也可能把責任推給他父親,說老人家年紀大搞錯了時間,但事實上這不是疏忽,也並非瞎掰,而是負面選舉的一個縮影。
稍懂選舉學的人都知道,競選過程中散播攻擊對手的負面訊息,比散播肯定自己的正面訊息,更能讓選民印象深刻,許多精心設計的負面訊息,例如以故事或詼諧溫馨手法包裝的負面訊息,也比直接抹黑對手更有傳播效果,不但能鞏固基本盤,也有分化或弱化中間選民支持競選對手的作用。
換句話說,負面選舉打的是印象戰,目的是要塑造選民對於對手的負面印象,即使有些負面訊息純屬虛構,但因查無實據,卻常讓對手百口莫辯;而且,打負面選戰的訣竅是先指控先贏,就像甲指控乙是小偷,乙雖然一再澄清也證明自己並非小偷,但乙是小偷的印象,在部分選民的認知中卻難以抹滅。
再以總統密會組頭風波為例,陳明文最近雖然替陳盈助抱屈,說他「不是壞人,是個好人」,曾是立院三寶之一的蔡啟芳更說陳「是個大好人」,但在許多選民心中,馬英九密會黑道賭盤大亨並索取三億獻金的印象,卻不會因為陳盈助由壞人突然變成好人而改變,前幾天痛罵馬英九墮落的那些民進黨高幹,更不會改口說「抱歉,我們搞錯了,馬英九見的其實是個大好人」;也就是說,民進黨雖替陳盈助洗刷了負面形象,但卻達成了塑造馬英九負面形象的目的,一石二鳥又正反相合,這種負面選戰打得真是高明。
謝長廷不久前才說「這次選舉負面選舉少很多,沒什麼火花」,蔡英文也矢言「要脫離過去負面攻擊、扭曲與抹黑的選舉方法」,但對最近火花四射的負面選舉,他們卻未置一詞,顯然有樂觀其成之意。
然而,令人好奇的是,去年參選台北市長時,既不發動負面選舉也不跟進負面選舉的蘇貞昌,不知作何感想?他這個輔選最高負責人,難道要讓自己的反負面選舉形象毀於此役,承認負面選舉果然很難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