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2

胡晴舫:事物的核心


事物的核心
【2013/03/19 聯合報 / 胡晴舫】

今年美國奧斯卡得獎大片,屬於純種美國精神的幾部電影,《林肯》、《00:30凌晨密令》、《亞果出任務》,不約而同強調忠於現實,也不約而同引發何謂真相的爭議。

《亞果出任務》的爭議還比較「傳統」,電影難免誇大了驚險,當年的生還者說,當時他們就是拿了護照登機走人,並沒有軍隊拿槍開吉普車在後追捕。

《林肯》史料出錯比較嚴重,演出康乃迪克州議員反對廢除奴隸制,惹惱了康乃迪克州。但當年康乃迪克州一路挺林肯當選總統,追隨他打南北戰爭,當然也對他的廢奴法案投下贊成票。

《00:30凌晨密令》的爭議最大,尤其牽涉美軍虐囚逼供的部分,編劇和導演堅持全部真人實事不摻假,而美國情報單位、退休情報人員,乃至於曾經參選總統的馬侃參議員相繼跳出來,公開指摘電影不符事實,情報渠道根本不似電影描述。否認拷問的人指控電影撒謊,反對拷問的人責怪電影詳拍虐待,感官煽情,簡直在拍色情片。最後一段獵殺賓拉丹行動,儘管剪輯出色,直升機卻飛錯了方向,而街上的巴基斯坦人居然滿口阿拉伯語。

紀錄片拍得越來越像劇情片,而越來越多的劇情片使用紀錄片手法。聲光音效和化妝技術如此發達,尤其電腦特效鬼斧神工,如幻如真造出西元前兩百年的羅馬古城,使人相信費滋傑羅筆下的班傑明果真反轉人生活法,越活越年輕,輕易呈現一個長滿奇花異卉的外星球和巨大的藍色外星人。眼見為憑,看見了,就算真?在這個影像氾濫的時代裡,電影畢竟不是新聞,後設製作的畫面難道只是為了拍出現實?

戲劇文學的功能一直都是在幫助人們想像,想像眼前現實的另一種可能。我告訴你一個故事,裡頭充滿細節,包括當時的季節、背景的聲音、建築的長相,一排角色上場,各有姿態,他們所吐露每一句話,看似平淡,都藏有通往他們內心的線索,而這些線索終將帶領我們走入我們的內心,反省人生,反觀自己身處的社會情境。

傳統劇場根本毫無現實感,日本能劇、中國地方戲曲、希臘古劇場、印度劇場等等,簡易搭台,拉面帷幕,演員上台,就是一整個世界。事物真相藏在故事的幽微處,眼見未必為憑,心才是唯一的羅盤。一些必要的時代細節與物質考究,除了純粹聲光享受、對美的樂趣,仍是為了幫助觀眾讀者深入其境,想像力更無障礙,設身處地去理解角色的處境,以便更了解事物的核心。

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裡,PI海上歷劫生還歸來,先跟保險公司代表說了一個少年跟老虎、斑馬、豺狼和母猩猩的故事,他們不相信,他於是又說了新版本,這次有少年、廚子、水手和母親。他們仍不滿意,卻只得走了。聽了兩個版本的客人最後被要求選擇,要相信哪個版本。

我表面上娓娓道來的故事,未必是我真正告訴了你、你真正聽懂了的故事。當其他科學強調傳達知識、思想的系統化,文學戲劇傳達的是智慧。如夏志清教授曾說,「智慧的特徵是自己成見的不斷瓦解,和新的印象的不斷容納」。

創作者若要模擬現實,也只為了努力表達他所知的現實,其目的為了刺激觀者放下書、離開戲院之後去尋找自己的真相,並不傲慢而獨斷地堅持自己的作品才是掌握現實的代言人。

想像力未必不能接近事物的真相。事實上,想像力可能是我們接近真相的唯一途徑。

(作者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