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14
新井一二三:「解放」與「中國化」
「解放」與「中國化」
【2012/08/12 聯合報 / 新井一二三】
最近看大陸報刊,對一個詞的用法,頗不以為然。那是「解放」,據北京商務印書館的《現代漢語辭典》二○○二年增補本,意味著「一:解除束縛,得到自由或發展。二:推翻反動統治,在我國特指一九四九年推翻國民黨統治」。記得在《非誠勿擾》電影中,徐若瑄飾演的台灣小姐,對葛優演的秦奮說:「我祖父就是大陸人,當年大陸淪陷我們才到了台灣。」葛優則俏皮地回說:「對你們那是淪陷,對我們那是解放!」
一九八○年代,我初學中文時,「解放」一詞的意識形態味濃多了,乃「中國人民在戰無不勝的共產黨以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領導下,擺脫舊社會地主、資本家、外國侵略者的剝削、壓迫,得到自由而成為新社會主人翁」的意思。用向量標示:從右到左。相比之下,近日從大陸寄來的雜誌裡經常出現的「解放思想」,卻指著「擺脫社會主義的框框,積極擁抱市場經濟」。用向量標示:從左到右。看來,「解放」一詞的的語義,在二○一○年左右的中國大陸,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中國的轉變以鄧小平提倡的「白貓黑貓論」為起點,一九七八年開始「改革開放」,九二年南巡講話後啟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若在毛澤東時代,這些政策被批評為「修正主義」。鄧小平最初說「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含義也應該是:等大家都富有了以後,再建設社會主義中國吧。然而,走了廿年的市場經濟道路以後,社會主義的招牌和市場經濟現實之間背離越走越大。既然不可能回到計畫經濟時代,非修正不可,否則難免不停地出現「名不正言不順」的尷尬場面。
於是就把「解放」的向量轉換個一百八十度。具體而言,二○○七年中共第十七次全代會上,胡錦濤提出:「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為了自圓其說採用這樣的邏輯,並不難理解。難以理解的是,不少中國人連把自己腦海中的記憶都跟著更新了。例如,今年五月號的北京《信睿》雜誌上,電影導演賈樟柯就寫:「那時(指上世紀八○年代初),大街上到處是『解放思想』的標語」。搞錯了吧?當時滿街都還是「為人民服務」的標語。胡耀邦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偶而能看得到。可是,「解放」一詞指的向量,當時在社會上還一定是從右到左的。
這樣的現象令人想到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的小說《一九八四》。在那虛構的國家政府裡,有個真理部不停地改寫歷史文獻,也為了控制人民的思考能力,推行所謂「新語」、「雙重思想」等。後者的意思是:同時接受兩種相違背的信念。例如:「解放」是從右到左,但「解放思想」則應該是從左到右。
不過,世界在迅速變化,改寫歷史對很多國家社會都有燃眉之急。日本最近暢銷的歷史書《中國化的日本》(與那霸潤著)就說,全世界最早進入近代階段的是宋朝的中國:取消貴族階層;把封建制改為郡縣制;採用貨幣經濟;擁護自由競爭。日本卻一直抵抗了近代化的潮流,但如今面對全球化,終於非「中國化」不可了。何況,與那霸說,共產黨的中國,是一九七九年跟雷根的美國和柴契爾的英國一起,領全世界之先,採用了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超前國家之一!有沒有搞錯?
(作者為日本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