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13

新井一二三:震災與賀年卡

新井一二三:震災與賀年卡
【2011/12/12 聯合報 / 新井一二三】

日本賀年卡的歷史遠遠長流。早在公元八世紀,日本貴族已經通過從唐朝引進的郵驛制度交換了賀年信;十一世紀的文章博士藤原明衡留下的《雲洲往來》一書裡,就看得見賀年書簡的例句多種。到了十七世紀的江戶時代,不僅在遠隔地之間,而且在江戶城內服務的「町飛腳」(城中信使)也開始營業,使得庶民能夠給親朋好友寫信,包括賀年書簡。明治維新後不久的一八七二年,日本設立了全國郵政制度;一八七三年便開始發行明信片,轉眼之間,年初交換「年賀狀(賀年卡)」成了全民性的活動。

廿世紀初,由於從鄉下搬到城市找工作的人口增加,一九三○年代後,更有一批又一批的移民團往中國東北(即當年的滿洲國)出發;趁過年之際,向親朋好友道賀並報告近況的社會需求迅速增加了。結果,一九三五年,日本郵局的賀年卡辦理量達到七億張,記錄了戰前的高峰。之後,由於在中國大陸的戰爭陷入僵局,國民經濟越來越低迷,連明信片用的紙張都經常缺貨。到了太平洋戰爭爆發的一九四一年,全國的郵局都貼上了「彼此節制年賀狀」的海報。

戰後,一九四九年開始,郵局發行的賀年明信片具備彩票功能了。那年的頭等獎品是縫紉機,次等純毛料子,跟著是兒童用棒球手套……在生活困難的年代,彩票賀年卡送給了日本人做夢的機會。賀年卡辦理量一直增加到一九九七年的卅七億張。進入了廿一世紀後則逐年減少,恐怕受了電郵普及的影響。儘管如此,每年都還有卅多億張的賀年卡在日本國民之間交換;除以總人口一億三千萬,包括嬰兒在內,每一個日本人平均郵寄卅張賀年卡,估計是世界第一名。

過去一百多年,日本郵局停止辦理賀年卡的前例只有兩次:關東大震災(一九二三年)和大正天皇駕崩(一九二六年)。今年,東日本大震災造成的損害比關東大震災嚴重,但是沒聽說有人提出要停辦賀年卡。

當然,災區的民心會是另一回事。許多人失去了家人,按照日本傳統,要提早寄出「喪中欠禮」(服喪期間恕不拜年)卡片。還有很多人,雖然不至於服喪,可是海嘯衝走了房子,沒有了財產、工作,或者因為不知道對方的受害情況如何,不敢用「喜」、「賀」等字。

正逢災區的許多人為賀年卡開始煩惱之際,名古屋一家印刷廠決定組織義工隊伍,分三批到東北災區去,為受害居民提供免費印刷「年初致辭卡」的服務。一九七二年創立的雙葉(FUTABA)株式會社(http://www.futabanenga.com/)是日本唯一專門辦理賀年卡的公司,每年印一億張賀年卡。這次該公司職員帶三部全彩色復合印刷機到福島、宮城、岩手三個縣,準備幫兩千人印總共十萬張「年初致辭卡」。

「年初致辭卡」是該公司提出的新理念,迴避用「喜」、「賀」等字,但有標誌新年的龍圖案和「感謝」、「同心協力」、「春天花開」等文字。雙葉是只有廿四名職員的小公司,卻通過職能為災民做事,可稱為「印刷達人」吧。
(作者為日本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