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19

朱敬一:慨歎○都X縣的後續扭曲

慨歎○都X縣的後續扭曲
朱敬一【2010/05/17 聯合報】

兩黨的五都選將已八成底定,年底選戰精采可期。但人民福祉會因為五都而提升嗎?我大概在兩年多前約略看過馬總統「三都十五縣」的政見,其主要立意,應該是要型塑北、中、南各有特色的完整生活圈,而散佈其間的縣市則具有衛星輔成的角色,希望台灣人民能在生活機能與人文體驗之間,得到平衡。

○都X縣 無關地制改變

以上的政見理想我不認為有誰會反對。但是若前述政見簡化成地方縣市政府的升格改制,進而演變成三都或五都爭逐大位的擾攘不休,我認為那是不知區域經濟發展理念的錯誤。

二○○九年四月間,財經當局花了不少銀兩邀請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來台訪問,也安排了不少拍照儀式與公開活動。遺憾的是,做官的人就是喜歡鎂光燈,卻沒有一人肯去仔細讀一讀克氏的學說重點。克魯曼真正的經濟學貢獻是經濟地理,解說都會聚落的形成與改變。真要探討三都十五縣,克魯曼才是權威。

都會形成 皆是人民選擇

從社會科學的學理來看,在自由市場的社會,幾都幾縣等都會區域的形成,是個經濟地理的議題,根本就不是個行政區調整升格的問題。兩千年前或許還有朝廷「定都開封」、「遷都咸陽」之類的故事,以中央的政治權力全面改變都會聚落。但在自由市場的今日,三重、新莊等製造業加工區的形成是廠商的選擇、中南部人民被這些工廠吸引北上也是他們的遷徙選擇、有多少家銀行要在高雄設分行是金融業的選擇、這些分行帶動多少周邊就業與住家還是人民的選擇。

在這樣的資本主義運作情境下,都會顯然不再是政治格律規劃所能主導,反而是經濟地理運作的「結果」。政府不是不能有國土或區域規劃,但這樣的規劃應該是著重在經濟政策,而非地方政府是否升格。以科學園區為例,國家的落點選擇一旦決定,十幾年後就會促成新竹、南科等科技產業與人才聚落。國家若要考慮都會生活圈,就該在產業政策的規劃上多些考量。

升格亂象 後續影響深遠

依據克魯曼的研究,都會形成不但受經濟力主導,而且區位特性有內鎖效果(lock-in),定型之後外力(包括政治力、縣市升格)根本很難撼動。例如,如果澎湖沒有一個產業特徵,就很難形成穩定的聚落,就算把它行政升格也沒有多少幫助。

總之,○都X縣是個經濟地理的課題,根本不是個政府組織升格與否的課題。如果真要實踐三都十五縣、完整生活圈的理想,就該從產業政策與運輸政策面下手,而不是掀起一波升格選舉大戰。目前的五都人口幾乎佔了台灣總人口的六成,大位競逐聲勢浩大卻與提升人民福祉無關、鬥爭激烈卻只是少數政治菁英間的禁臠。在可見的未來,我只看到混亂,卻不知道能如何解決、如何亡羊補牢。悶哪!

(作者為中研院院士、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