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5

邱坤良:記錄他們的演藝人生


記錄他們的演藝人生
【2011/12/24 聯合報 / 邱坤良】

台灣老一輩的演藝人員是最貼近民眾生活的藝術家,他們多半出身寒微,在浮世力爭上游,希望平安幸福過一生,在政權更迭、社會變遷劇烈,城鄉差距明顯的台灣,政治態度也相對保守。他們的演藝人生與作品不但是中低階層生活的參照,亦為大眾文化史的重要內容。然而,這方面的傳記與相關資料太少,政府、社會不重視,連藝人也輕忽自己的角色。

幾天前老友邀約相聚,舉座儘是資深的導演、作曲家、歌手、演員,有些還是我年少時期的偶像。陽明是一九六○年台語片時代風靡全台的名小生,主演的影片無數,他沒隨著台語片的沒落而消沉,反而轉型成國語片導演歐陽俊,在七○年代的社會寫實影片風光一時,如今淡出影壇,悠哉游哉。歌手劉福助以「國語歌星」起家,長期活躍於秀場,發行的唱片甚多,他的台灣民謠獨樹一幟,堪稱「國寶」級的人物,聽他在那卡西唱歌,面對面喝酒交談,頗有今夕何夕之感。

歌謠作曲家曾仲影和戲曲演員呂福祿,沒有陽明、劉福助的名氣,卻有更傳奇的演藝人生。曾先生青年時在廈門念大學,有音樂創作與表演天賦,因爭風吃醋與美軍在舞廳大打出手,隨即潛逃來台。二二八事件時,遭黑函檢舉入獄二年,而後在廣播電台、劇團、影視圈漂浪一生,作品無數。呂福祿的父親原籍河北大興,是京班武生演員,來台公演時生下福祿,舉家在台落地生根。呂福祿武功底子深厚,大半輩子活躍歌仔戲舞臺,也常應邀在電影中演武行。

陽明這群老朋友生活無虞,個性知足常樂,經常相邀聚餐,共話當年勇,這是他們當下最大的樂趣,相對不少晚景淒涼、默默以終的前輩藝人(如新劇編導全才的李玉書),人生算是美滿幸福了。只可惜新世代知道他們的人愈來愈少,連當年的紅小生陽明有時還得抬出「蔡岳勳導演的爸爸」才會讓人「刮目相看」。

文化行政部門近年為不少藝文人士立傳,但多侷限得過「獎」的「藝術家」,內容品質也參差不齊。多數演藝人員畢生沒有留下詳實的紀錄,有之,也是偶像明星的形象包裝,較不重視內容的深度。相較近鄰日本許多影劇導演、演員(如大河內傳次郎、石原裕次郎、美空雲雀…)都有高品質的傳記,甚至個人資料館或紀念館,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台灣目前仍有甚多見證影劇史變遷的資深藝人健在,但當天聚餐的朋友,只有呂福祿出版過傳記。如果不及時記錄,不但他們的人生空白,台灣大眾文化史也缺少最鮮活的一頁。新聞局、國家電影資料館或地方文化局處宜把握時機,擬訂完善的計畫,遴聘合適的影像編導或學者,儘快記錄資深國民演劇藝術家的生命史。這項迫切、重要的工作所費不多,約略一、兩場政府大型活動的經費,就能有系統地為影劇文化留下大量的寶貴資產。

(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