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30

李清志:巷弄城市、魅力再造

巷弄城市、魅力再造
【2011/09/30 聯合報╱李清志】

台北的魅力不在於摩天大樓,紐約或上海的摩天大樓比台北更宏偉壯觀;台北的魅力也不在古蹟老街,羅馬或巴黎處處都比台北還要古意盎然;台北的魅力更不是親水空間或綠地公園,倫敦、西雅圖或舊金山都比台北擁有更多水岸綠地公園。那麼到底什麼才是台北的城市魅力?這座城市與其他城市不同的特色是什麼?

前些日子,在永康街、青田街,以及龍泉街,甚至古亭老街區裡,都可以看見一些年輕學生,充滿著好奇的神情,拿著相機、筆記本,穿梭在巷弄間,他們有的是日本人、有的是北京、上海的學生,也有本地的學生們,原來這些人是參與一場在台北舉辦的「巷弄城市/國際建築工作營」。

這場國際建築工作營,由台北市都市更新處、南村落,以及實踐大學建築系共同主辦,參與者包括日本建築師山下保博、松岡恭子、田井幹夫等人,以及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建築系、台北實踐大學建築系師生,他們異口同聲認為:「巷弄」才是台北城市的魅力所在,試圖藉著建築空間的觀察與思考,挖掘出台北巷弄空間的魅力元素,並發展出現階段巷弄空間問題改善的多種可能性。

不同國家背景的參與者,對於台北的巷弄觀察,有著不同的看法與思考。上海的團隊在巷弄觀察之後,對於台北巷弄裡「不可進入的縫隙空間」特別感興趣,他指的是台北巷弄間的防火巷空間,那的確是台北城市中被我們忽略與遺忘的角落,好像哈利波特電影中的「斜角巷」一般。

日本團隊則認為台北的社區巷弄裡,其實還有許多空間,包括陽台、屋頂、前後院等空間,可以加以綠化,轉化成城市綠色革命的籌碼:英國建築師劉安娜所帶領的團隊,則從古亭區早年充滿螢火蟲的歷史中,得到靈感,推出所謂的「螢火蟲計畫」,在古亭區巷弄黑暗的畸零地空間,製造出明亮可以活動的社區廣場,猶如螢火蟲般,慢慢點亮整個社區巷弄。

台灣建築師連浩延所帶領的團隊,撇棄傳統的規劃設計方式,直接在社區的廢棄空間「作灶」,他們找到都市規劃中,被拆屋準備鋪馬路的空地上,直接徒手建造了十座各具特色的土灶,然後在空地上生火烤起香腸來,吸引人們注意到社區廢棄空間的使用,同時也以「作灶」隱喻著住宅的起源。

所謂的「都市更新」不應該只是拆掉舊房子,蓋高樓豪宅,而是努力去「活化」(Regenerate)城市空間。這樣一次關於台北「巷弄城市」的國際工作營,激發出對於城市更新發展的種種可能性,盼望我們的城市可以因為有更多樣的都更方式,讓城市中的沒落或死寂空間,重新注入活力,為都市創造出更多的人性化空間。

(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