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12

記者要練基本功

媒體評論-記者要練基本功
2014-04-02 中國時報 楊艾俐

現在做媒體很辛苦,反服貿已十餘天,可以想見媒體人的汗水、精力,有時我實在不忍苛責他們未盡其責。但是在越紛亂的時代,讀者更需要媒體人的資訊、知識及洞見。

前幾年有本書,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的《異數》,探討傑出成功人士為什麼與眾不同。不管哪一種專業,成功的最大前提,都要有10,000個小時的不斷練習。因為任何複雜認知工作,都要經過不斷練習,才能成為頂尖高手。如鋼琴,小提琴,運動(足球,籃球),作曲,下棋,無一不是。
 
有人會問,神童莫札特有經過10,000個小時嗎?莫札特從11歲就開始作曲,但作品的水準並不好,莫札特寫出第一首偉大的作品─降E大調第九號鋼琴協奏曲時,已經22歲,他花上11年練習。所以,他也是「10,000個小時」定律的代表人物。

做記者也是,現在做台灣的記者尤其是要經過10,000小時的磨練,記者不必要天才,是經驗和智慧的累積。我證諸自己在記者生涯裡的資歷,還真準。最保守的估計是做個成熟的記者要5年。我進入《天下》雜誌開始記者生涯,每天工作8個小時,(其實記者是1天24小時的工作,這裡是保守的估計)每星期40個小時,每年大約2,000個小時,5年累積10,000個小時。這時,我才覺得工作剛剛順手,能夠處理各種題材,與人建立關係,7年後開始寫書,至國外採訪,寫國際專題,也從菜鳥記者成熟。

服貿協議攸關台灣未來,又極其複雜。反對或贊成兩方勢均力敵。但是媒體多注重在衝突點、戲劇點,示威者如此必定占上風,媒體從來沒有質問過學生領袖到底懂多少服貿內容,懂多少國際經濟,這不是用「學子的赤誠,對台灣的熱愛」可遮掩過去。

贊成服貿和反對服貿的各有論證,但記者所引述皆為情緒化或者冷冰冰官方字眼。其中很多都可深入採訪,才能讓讀者了解。例如我覺得彭淮南在記者會上挺服貿最有依據,但是其中數據,我也有疑問,例如政府編列982.1億補助受影響的產業,企業與勞工轉型,記者可就此點深入採訪,經費是針對服貿所產生的影響嗎?編在政府哪個單位,人民如何申請等。

又如反服貿人士指出,印刷業對大陸開放會威脅台灣文化出版業,因為大部分中國大陸印刷業屬於出版集團,出版集團又屬於國營,記者也可很容易Google一下,或百度一下,就知道到底屬實與否,打開搜尋引擎,很容易看到南方報業集團、徐州報業集團、天津出版傳媒集團底下都有印刷公司,證明反對者的顧慮有不是沒有道理,開放投資後,這些集團對台灣市場有沒有興趣,都可以深入報導了。

台灣政治立場多於事實,記者任重道遠,10,000個小時的磨練,只是最基本條件。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